RSS
 
當前位置 : 主頁 > 國內新聞 >

“多元探索”發展集體經濟之大同范式

時間:2022-12-22 21:33 瀏覽:

“今年我們對土地平整后新增的1783畝村集體耕地進行重新發包,僅此一項可為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。我們還盤活了原廣靈應急產業園4200平方米標準廠房資源,通過招商引資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30多萬元。”廣靈縣蕉山鄉曹川村黨支部書記劉寶童高興地說。曹川村集體經濟增收的實踐,是山西省大同市探索多元發展模式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一個縮影。

近年來,大同市立足資源稟賦,堅持黨建引領,多措并舉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,不斷增強村集體“造血”功能,持續帶動農民增收,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。

窮家難當,一直是制約農村發展的“瓶頸”。過去,由于行政村“無錢辦事”,導致村級黨組織“有心無力”。“破繭”刻不容緩。大同市委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納入區域經濟發展布局,高位謀劃、通盤考慮、科學布局,先后制定出臺了全市村級集體經濟“破零”行動指導意見、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,強化政策支持。各縣區對照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中11項集體經濟工作任務,單列項目,成立工作專班,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指導督促。

從2019年開始,大同市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.48億元,扶持試點項目269個,示范帶動全市農村集體經濟良性發展。各縣區結合實際,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鄉村干部評先選優、績效報酬、表彰獎勵掛鉤。云州區出臺激勵政策明確提出,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,可按比例為“兩委”主干提取獎勵性工資,有效調動了鄉村干部抓集體經濟的積極性。

為進一步夯實集體經濟發展基礎,大同市多措并舉,大力開展農村集體經濟“清化收”專項工作,創新開展“十個一”專項行動,建立健全農村集體“三資”管理制度,多渠道引進人才,不斷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我發展能力。

只有創新思路,才能讓村級集體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起來。近年來,大同市遴選了一批特色鮮明的集體經濟發展示范村,積極探索創新形成了“抱團發展型”“興辦特色產業型”“盤活集體資產型”等八種發展模式,并編制了《典型案例50篇》在全市推廣,持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——

聯營強村發展特色產業、訂單農業、產業園區,走“抱團發展型”模式。

跨區聯動建綜合體項目,引進龍頭企業,發展循環農業和環保產業,打造炕頭經濟,走“興辦特色產業型”模式。

以土地入股打造農業嘉年華項目,吸引企業進駐,以經濟林資產入股企業,以閑置校舍資源發展租賃經營,以資源外包綜合開發打造有機社區,走“盤活集體資產型”模式。

打造長城藝術小鎮、戰備地道旅游、生態藝術村、塞上世外桃源等,走“經營村莊型”模式。

發展專業裝卸、運輸和租賃業務、餐飲商貿、民宿經濟,走“服務創收型”模式。

依托煤礦發展村辦企業,依托牧業公司發展養殖,依托食品加工企業發展特色農業,走“企業引領帶動型”模式。

支部帶領做大黃花產業,流轉土地發展立體種植,領辦發展手工業,走“組織引領型”模式。

“家家包粽子、戶戶種雜糧”,建設月餅加工坊,成立文化活動隊演出,走“發掘本土資源型”模式。

這八類50個典型村各具特色、亮點紛呈,引導農村黨組織轉變思路、用活資源、做大產業,蹚出了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。

截至目前,大同全市共清查核實農村集體資產153.53億元、集體土地1982.81萬畝、四荒地281.4萬畝、林木1256.45萬立方米。清理規范不規范合同7037份,化解債務2.3億元,新增土地資源10.07萬畝,收回資金1.93億元。全市1426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,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的占比達到60%……

一組組亮眼的數據,一張張喜人的“成績單”,凸顯著大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取得的成效。

多元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,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。下一步,大同市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按照省、市相關會議要求,拓寬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思路和舉措,苦干實干,攻堅克難,努力把大同打造成村級集體經濟的全省樣板。(大同市融媒體中心)

 
操操日白色爽97视频